为促进中美、中日音乐教育与文化的深度交流与合作,2025年1月20-26日,我校代表团赴美日多所高校开展学术交流,并联合主办林肯中心“春之声”新年音乐会。
“春之声”新年音乐会中西交响迎新春
中央音乐学院与巴德音乐学院美中音乐研习院联合主办的纽约音乐会品牌、第六届“春之声”(The Sound of Spring)中国新年音乐会,分别于1月25日和26日在巴德学院费舍尔表演艺术中心和纽约林肯中心爵士音乐厅玫瑰剧场举行。巴德美中音乐研习院院长蔡金冬教授指挥巴德当代乐团(The Orchestra Now),携手我校笙演奏家王磊教授、打击乐演奏家张景丽教授、中国音乐金钟奖二胡金奖获得者闫国威副教授,以及旅美青年琵琶演奏家董进欧共同奏响迎春的乐音。
作为最早在纽约举办的中国春节庆典交响音乐会,“春之声”每年与巴德当代乐团合作,集中展示了中国近现代优秀的交响音乐作品,鼎力推荐优秀的华人作曲家和演奏家。此次音乐会的重点曲目之一是由吴祖强、王燕樵和刘德海在1972年联合创作的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这部作品开创了琵琶与管弦乐队协奏的先例,在中国民族音乐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1979年中美建交两个月后,小泽征尔与波士顿交响乐团历史性访华,著名琵琶演奏家刘德海与乐团演奏的正是这部作品。此次在“春之声”音乐会上奏响久违的《草原小姐妹》,再度唤起了中美人民的友谊心声。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春之声”音乐会在致敬经典的同时,向美国观众呈现多部创作于本世纪的当代中国音乐作品,彰显了东西方音乐融合的全新发展。《墨梅》(北美首演)是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书记于红梅教授创作的二胡协奏曲,通过元代王冕的诗作《墨梅》为创作灵感,通过婉转的曲调勾勒出中国古典诗词的意韵,同时运用现代创作技法咏物抒怀,体现了墨梅所象征的清洁高雅、坚强不屈、宽广博大的中华民族之崇高精神和品格。闫国威以高超的二胡演奏技法与交响乐团完美配合,获得观众热烈的掌声。张帅教授的“东西”系列作品的创作基于东西方音乐语言的交汇和融合,深度阐释中国哲学与美学的朴素智慧与文化内涵。《东西Ⅲ:抱一天下》的灵感来自于《道德经》,表达了作曲家对道、自然和人生的理解与参悟。同时,这部作品主题受到江西民间音乐的影响,为观众展开了一幅充满东方韵味的恢宏交响音画。“仓”和“才”是中国京剧锣鼓记谱法中所用的两个谱字,表示两种不同的音色。唐建平教授创作的打击乐协奏曲《仓才》以东西方打击乐器表现“仓”和“才”的节奏和音色为动机,与交响乐展开大量重复、模进和变形,使作品具有独特的震撼力。张景丽教授淋漓尽致地发挥了打击乐强烈的速度与力度的变化和对比,以中西打击乐丰富的音响带给观众一场听觉盛宴。笙是起源于中国汉族的古老吹奏乐器,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之一,音色丰富,歌唱性强。王磊教授世界首演了旅美作曲家李昕艳创作的《骏骁驰骋》,时而悠扬,时而激亢的乐声展现出呼伦贝尔大草原辽阔高远的意境。
中国驻纽约总领馆总领事陈立、文化参赞尚继媛等嘉宾出席了音乐会,现场近千名观众座无虚席。演出结束后掌声雷动,观众们依依不舍,乐团特别返场演奏了《北京喜讯到边寨》,为美国观众送上美好的新年祝福。
本届“春之声”还特别设置了中国传统乐器演示环节。音乐会开始前,我院与巴德美中音乐研习院共同培养的中国民乐器乐演奏专业学生与观众近距离互动,让美国民众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之美。

中国驻纽约总领馆代表与我校代表合影 ( Fadi Kheir 摄)




音乐会现场 ( Fadi Kheir 摄)
中美关系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
2023年,习近平主席在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发表演讲时提出,中美关系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并表示欢迎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我校与美国多所优秀的音乐学院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合作。2024年10月,我校代表团访问了波士顿音乐学院与伯克利音乐学院,开展了作曲和录音专业的学术交流。1月24日,我校代表与波士顿音乐学院新任院长Micheal Shinn教授、伯克利音乐学院校董秦铭雪女士、伯克利音乐学院国际教育事务高级副院长María M. Iturriaga女士和助理副院长Jason Camelio教授就增设大学本科及以上各学制全学科交换学习项目、附中优秀毕业生本科联合培养项目、选派波士顿音乐学院丝绸之路学生室内乐团参加2025“一带一路”音乐教育联盟大会丝路音乐展演、互派教授代表担任本科招生考试考官等议题交换了意见。双方均表示,希望通过更加紧密的教学和师资交流,拓展中国学生的国际教育体验,增进美国青年对中国音乐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波士顿音乐学院、伯克利音乐学院与我校代表合影
哈佛大学CAMlab中国艺术实验室成立于2019年,由哈佛大学洛克菲勒亚洲艺术史终身教授汪悦进先生创立并主持运营。实验室一直致力于以新媒体手段解读并重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致力于将人文学科的前沿研究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探索跨越时空的历史文化体验。汪悦进主任详细介绍了实验室创建缘起和发展理念。我校代表观看了包括以计算机图像学复原和再现的古代经文和敦煌乐舞,以及充满丰富文化元素的应县木塔的沉浸式多媒体展览,参观了实验室的教学、讲座及表演场地。双方探讨了举办人工智能艺术节等计划,期待中美艺术家和科学家碰撞出更多火花。

哈佛CAMlab中心与我校代表合影
2016年,新斯坦威之家在纽约第六大道正式开业。它既承载着斯坦威创造的丰厚音乐遗产,又展望着钢琴音乐的美好未来。2017年,经俞峰院长和罗斯彼总裁揭幕,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美国教学点在纽约斯坦威之家正式启用,开展了系列中国民族音乐展演活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活动曾被迫中断。1月25日,我校代表团访问了教学点,与现任营销总监DAN MICELI先生、新任营销总监DANIEL YOU先生以及北美华人音乐家协会主席杨瑾女士召开了座谈会。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根据后疫情时代的现状,教学点应抓住中美传统节日庆典的契机,依托斯坦威艺术家、北美优秀华人音乐家和在美学习的优秀民乐专业学生,通过当代中国优秀的钢琴作品及东西方融合的多种形式的民乐表演,向热爱中国音乐的外国人展示中国民乐的丰富表现力,促进其了解中国民乐所承载的悠久历史及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访问伊始,DAN MICELI总监介绍了斯坦威钢琴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以及斯坦威签约艺术家机制和品牌唱片录制过程。在随后的视频会议中,DANIEL YOU总监提到,斯坦威之家拥有悠久的传奇历史。历经一个半世纪,已留下了钢琴史上诸多伟大钢琴家的足迹,同时也接待了无数的艺术家、作曲家、老师、家长、孩子、评论家、研究者、工作人员和游客。纽约施坦威之家是斯坦威的骄傲,这里不仅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展厅和音乐厅,更是音乐爱好者向往的“钢琴艺术界的中心。杨瑾主席指出,海外华人重视音乐教育和传统文化的学习,现在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与钢琴等西方乐器合作,带来了音乐创作、分享和学习方式的改变。陶倩主任表示,感谢斯坦威之家对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海外传播的支持。我校将继续支持教学点开展培训和展演活动,使更多海外朋友有机会学习、分享中国音乐。



深化校际教研合作,推动中日音乐教育交流
为促进中日音乐教育与文化的深度交流与合作,由我校附中校长张帅教授、国际交流处陶倩处长和作曲系视唱练耳教研室主任裴聿茹教授组成的代表团于2025年1月20日至23日赴日本访问东京艺术大学及桐朋学园大学,与日方代表开展了深度学术对话与积极合作洽谈。
东京艺术大学前身是于1887年分别创立的东京美术学校和东京音乐学校,1949年两校合并成为东京艺术大学。东京艺术大学是日本公立高校中的唯一 一所艺术类院校。2014年,中央音乐学院与东京艺术大学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10年间,两校开展了教师互访和交换学习项目,举办了青岛校长论坛,作为太平洋地区音乐院校代表,共同为推动区域教育国际合作作出贡献。
视唱练耳是音乐学院的基础学科,中日音乐高校都具有良好的传统又各具特色。1月20至21日,在有限的访问时间内,裴聿茹教授与东京艺术大学音乐学部视唱练耳教研室开展了高效的教研交流活动。中央音乐学院考级委员会梁臻琦老师担任翻译。通过观摩本科一年级基础班学生的视唱期末考试,我方代表对不同专业背景的日本学生的视唱能力有了直观的了解。东艺大视唱练耳教研室负责人山田武彦主任与小林弘人老师还就东京艺术大学视唱练耳招生考试、学制、期末考试等教学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双方深入探讨了学生毕业后的发展方向。
此外,我方代表还观摩了总谱读谱与弹奏课程的考核。4名日本学生完成了马勒、莫扎特等作曲家的交响乐和室内乐作品的总谱弹奏。此项考核不仅对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也为我校深入了解日本高等音乐学院的培养模式提供了参考。

我校作曲系视唱练耳教研室主任裴聿茹教授介绍视唱练耳教学情况
最后,在东京艺术大学的视唱练耳专业硕士生与博士生研讨会上,裴聿茹教授从我校近年的视唱练耳教学改革、招生考试标准、教学理念等方面进行了详尽地介绍,受到了与会师生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回应。日本师生对于我校按专业方向分班、设计符合专业发展要求的课程给予了高度评价,尤其对我校增加实践类和教学法类课程的举措表现出极大兴趣。裴聿茹教授还将教研室老师集体参与编写,即将由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的视唱练耳系列教材样书赠送给东京艺术大学视唱练耳教研室,开启两校在基础学科的深度教研合作。

东京艺术大学视唱练耳专业师生与我校代表合影
1月22日,代表团与东京艺术大学副校长大塚直哉教授、音乐学部长杉本和宽教授及国际交流担当横田摇子特任准教授进行了亲切的会谈。双方就学制、学生培养方向、教学理念及国际交流项目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达成了续签合作协议、拓展多种形式的交换学习项目,以及共建视唱练耳学术平台的共识,为今后两校的合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东京艺术大学与我校代表合影
指挥大师小泽征尔先生是我校的老朋友。2024年底,小泽征尔大师的母校、桐朋学园大学音乐学部代表曾访问我校,并邀请我校代表访问该校以促进进一步的校际合作。1月23日,我校代表团前往桐朋学园大学,受到大学校长辰巳明子教授、音乐学部长中井恒仁教授等人的热情接待,在该校就读研究生的我校毕业生付天媛担任了翻译工作。会议中,双方以小泽征尔大师对中日音乐教育交流的贡献为切入点,探讨了如何开展交换学习项目,以及多学科的学术合作,并约定将尽快签署校际合作协议以保障交流项目的顺利开展。

桐朋学园大学与我校代表合影

我校附中校长张帅教授赠送《乐咏中华》唱片
小泽征尔大师非常重视青少年音乐教育,尤其是歌剧和交响乐的学习与表演,创建了小泽征尔音乐塾和松本音乐节。我校长期承办音乐塾试听考试,大力支持优秀的中国学生参加音乐塾的学习。在与小泽征良女士进行会谈期间,双方共同回忆了小泽大师多次访问中央音乐学院并深爱二胡音乐的动人场景,以及多位在音乐塾学习过的学生已经成为我校青年教师的丰硕成果。张帅教授与日方代表高慎建先生探讨了如何加强附中与音乐塾的联系与合作,以及建议在松本音乐节引入中国当代音乐作品等更多领域的合作。

小泽征尔事务所与我校代表合影
2024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同日本外相岩屋毅共同出席中日高级别人文交流磋商机制第二次会议时,达成的10项重要共识中,首先是大力推动青少年交流互访,鼓励支持两国间修学旅行,其次是深化两国教育领域合作,加强互派留学生,支持两国中小学缔结姊妹学校、高等院校开展校际合作。此次交流活动向日本主要的艺术高校展示了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与创新,通过教学研讨加深了双方的了解与友谊,为深化两国高校的学术合作、推动中日文化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
校际交流与合作作为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载体,在促进“民心相通”方面发挥着独特且深远的作用。它通过知识共享、文化互动和人际联结,增进理解,为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情感联结与社会信任奠定基础;推动文化融合与价值观共鸣,促进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性认知;以科研合作增强社会互信,推动知识边界拓展,塑造学术界对合作价值的认同,共建人类文明共同体。
供稿:国际交流处
责任编辑: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