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新闻

Academic News

学术研究

统一思想学思践悟 锚定目标践行使命——2023年度国社科重大项目转段总结工作部署会议圆满举行

信息来源:科研处 发布日期:2025-01-19 23:44:11 更新日期:2025-03-15 23:45:54

由中央音乐学院承担的202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礼乐文化传承创新的当代音乐实践与理论研究》转段总结工作部署会议,于2025年1月6日在学校教学楼717会议室圆满举行。会议旨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不断增强中华礼乐文化研究基础知识,总结成绩、交流经验,锚定项目终极目标、对标对表明确第二阶段工作任务。本次会议由项目首席专家中央音乐学院特聘教授李幼平主持,陈荃有、康瑞军等业内专家、子课题负责人及部分成员齐聚央音,共谋礼乐文化传承发展的当代实践之路。

图片



“礼乐皆得,谓之有德”,礼乐文化是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体系中璀璨的明珠,是中国人民经过漫长时空塑造并拥有的共同文化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文化资源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在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上担当使命,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探索理论、创新制度。项目管理单位、中央音乐学院科研处负责人王新华副研究员,在宣讲管理政策、介绍已结题重大项目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要求课题组进一步完善严密的框架结构,落实落细任务分工,要加强实施层级管理,各个子课题之间及子课题内部要定期召开会议,充分沟通交流、信息共享和团队协作协调推进。课题成员的个人成果与项目成果之间也要实现合理统筹与衔接。在下一阶段工作中坚持问题导向,以回应重大问题为关键点,深度整合并推出课题研究成果,确保整体研究高效、高质量发展。他建议研究成果应聚焦创新,以展现本项目研究深刻的现实意义,立足数千年礼乐传承发展的历史之问给予当代之答。


会议第一单元为各子课题的总结交流,其中:


第一子课题《早期中国礼乐文明研究》负责人代表,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马念怡博士从学术成果、实践经历和社会影响三方面详细阐述了第一阶段所开展的工作和丰富的阶段性成果,尤其是备受世人瞩目、历时数年的安徽淮南武王墩考古挖掘成果。该子课题负责人张闻捷教授在研究过程中,多次接受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多家主流新闻媒体的直播和采访,向公众讲解楚国晚期礼乐文明最新考古成果。


第二子课题《中国礼乐文化历史研究》负责人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孙晓辉教授集中展示了该课题组取得的阶段性系列成果,包括成功举办第二届长江文艺论坛的“中华礼乐文化的哲学内涵与现代转型”平行论坛,集中展示了本项目十多位成员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及子课题核心成员武汉大学杨华教授举办“礼学”学术会议、工作坊并出版《礼学新论》系列丛书等,这些成果和活动在本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三子课题《礼乐文化传承创新的当代音乐实践与理论研究》负责人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所长徐之彤教授汇报了该课题组一年多来参与礼乐考古遗址田野考察及当代礼乐实验性创作情况,对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进行了分享。


第四子课题《当代礼乐传承传播研究》负责人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章红艳教授在汇报中表示,该课题组工作亮点充分体现在舞台实践、系列教学活动和“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之中。


第五子课题《当代礼乐思想与“三大体系”建设》负责人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任何宽钊教授介绍了该子课题成员系统性学习礼学知识、参与礼乐考古遗址田野实践,紧扣主题召开了课题组专题研讨会议等情况。


图片

首席专家李幼平教授在转段总结与工作部署主旨报告中指出,本次活动的重点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学思践悟、明确任务自觉担当新时代礼乐文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在过去的时间里,项目组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如安徽淮南武王墩考古发掘及研究成果为标志的系列礼乐考古遗址田野考察;以成功举办“中华礼乐文化的哲学内涵与现代转型”等学术交流活动;以发表一系列礼乐文化专题学术成果和音乐作品;以四名课题组成员获批2024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立项;以服务社会开展“礼乐研学营”和“礼乐之城”“礼乐考古遗址文化公园”建设咨询等传承传播活动。课题组朝着出思想、出作品、出人才的预期目标努力前行,基本上完成了申报书拟定的第一阶段工作任务。此次转段会议,要通过经验交流与工作探究,进一步明确下一阶段各子课题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及具体路径,加强成员间的团结协作;通过“礼乐中国大家谈”主题报告,提高课题组成员对中国礼乐文明的理解和认识,坚持做到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在礼乐文化传承发展研究与当代音乐实践及礼乐文化建设工作中。


转段会第二单元是专家点评与工作部署。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任康瑞军教授结合国内外礼乐研究前沿动态,对项目组前期工作进行点评,认为项目组一年多来的礼乐文明田野考察之行十分有效且意义重大,尤其是深入考古现场近距离观察中国古代礼乐实物、感悟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涵,是极为宝贵的实践经验,将为后续的学术研究奠定扎实的田野基础、为礼乐创作表演实践提供珍贵的灵感素材。他对项目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和具体思路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古代音乐史教研室主任陈荃有编审指出,各子课题要深刻理解重大项目的研究内容,准确把握自身研究任务的具体指向,加强同首席专家及其总体项目设计的沟通与交流,要以建设当代中国礼乐“三大体系”为总体目标,推出代表当代礼乐文明建设水平与质量的学术成果。点评专家还就厘清各子课题的时间、内容等纵横边界,以避免子课题之间的交叉重复;拓展礼乐研究视野,增强礼乐文化传承发展及其研究的国际背景;区别国家艺术基金与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注重礼乐文化理论体系构建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建议。


作为转段会第三单元活动的主题,是项目组集体研学,启动“礼乐中国大家谈”专题活动,由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礼学专家彭林先生做开坛首讲。他以《礼乐文明的缘起、学理和应用》为题,结合礼乐历史文献和荆门郭店楚简等新出土材料,详细阐释了中国礼乐文明的意涵与学理。项目组成员李幼平教授、孙晓辉教授、徐之彤教授、何宽钊教授,国际儒学联合会负责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礼遇中国》导演以及课题组成员,从各自研究的角度和对礼乐文化传承发展,尤其是当代礼乐文化建设的不同维度,向彭林教授问学求教,充分展开交流研讨,在跨学科的良性互动氛围中,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使命,共同推动中国当代礼乐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


图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