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1950年始建于天津,1958年随学院迁至北京。现今的图书馆坐落于学院教学区中央,馆舍面积约5500平方米,是全国最重要的专业音乐图书馆之一。
历史与沿革
七十年来,经历任图书馆人辛勤耕耘,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已经成为体系完备,馆藏丰富,服务多样的专业化音乐图书馆,为学院的教学、科研、表演、文化智库形成等核心学术活动提供文献、信息资源的基本保障。拥有庞大的实体馆藏资源量,形成了集采、编、流通、阅览、读者咨询、视听欣赏、电子资源及数据库在线服务等一体化格局,共设八个部门:图书馆办公室、乐谱部、书刊部、音像部、特藏部、编目部、参考咨询部、技术信息部。
着力自身建设的同时,图书馆重视与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及相关机构建立合作关系:1997年加入国际音乐图书馆协会(IAML),参与到国际音乐图书馆事业的建设中,展示了中国音乐专业图书馆的发展,介绍了国内音乐学术文献、信息出版动态,扩大了中国音乐学术文献及其作者的国际影响力; 2007年图书馆又签约成为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BALIS)原文传递及馆际互借中心成员,为读者获取更大范围的文献信息保障提供了新的区域合作平台。
资源建设
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馆藏由实体馆藏和电子化数据库资源构成。实体馆藏主要分为乐谱、图书、期刊、音像资料及非正式出版物几大类。馆藏外国乐谱包括交响乐、室内乐、歌剧、合唱、独唱歌曲、舞台剧及各种器乐独奏谱;中国音乐作品包括各种民族管弦乐、独奏乐、吹打乐、歌曲、民间戏曲音乐、琵琶文字谱、工尺谱、古琴文字谱等。中外音乐理论书主要包括音乐史学、民族音乐学、音乐美学、音乐家传记、民间音乐概论、乐理、和声、复调、配器、作品分析、音乐辞典等门类的代表性著作。非音乐理论藏书以文学、历史、哲学、民族学等综合性人文社科图书为主。馆藏期刊资料覆盖了国内全部音乐专业连续出版物和重要的国际音乐学术刊物,且有详细篇目索引。馆藏音像资料主要包括立体声唱片、激光唱片、录像带、激光视盘、盒式录音带等。另有部分78转唱片、33转唱片和大开盘录音带。本馆特藏资料为古琴名家查阜西先生所捐古琴资料、中华再造善本及古籍和线装书。非正式出版物主要为作曲家手稿、学位论文、节目单、宣传海报、民间音乐采风资料等。随着学院不断投入和技术更新,我馆数字资源建设已从最初单纯的文本扫描、存储,转向深度开发和有机的数据整合,技术含量和管理规范程度都得以显著提高。为师生提供高效、便利的电子教学资源信息,成为图书馆读者服务的重要内容。
读者服务
图书馆紧密围绕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开展各项服务工作,针对学院教职人员、学生、进修人员等推出了不同层次、范围的文献信息服务模式。根据传统,有限度地向社会机构、个人开放图书馆一部分资源。
目前,图书馆形成了书目信息网上检索、文献流通、阅览、电子资源在线服务、视听资源流媒体本地服务等基础型服务模式。未来推进读者服务工作重点在于:馆藏文献资源电子化、网络化、以云为基础的安全存储与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大力推进,根据学院教学、科研、表演的对文献的不同需求,从资源的载体类型、内容属性、读者服务方式等特点进行综合、系统地分类、组织,实现电子化、网络化存储与远程登录服务;读者服务科研下沉,重点探索新的资源服务模式,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工作流程、调整服务模式,完善我馆特色资源的收集、整理、揭示、服务的整体架构;读者服务关口前移,通过图书馆功能的去行政化,发挥学科馆员的专业优势,馆员走出去,服务在馆外,与教学科研系所、重点服务对象建立起有针对性的、可定制的文献信息服务,使图书馆读者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层次进一步深化。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中央音乐学院是教育部重点学科高校,同时也是世界一流音乐学府之一,需要一个能够与之相适应、能够胜任其要求与任务的图书馆。七十年来,历任前辈为了图书馆的建设,怀铅提椠,四面延揽,八方裒辑,孜孜不倦终成图书馆藏书当今之大观。当下的图书馆工作者应不负前辈之初心,尽我辈积山之一篑,将为读者、为学院服务的精神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