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7日芬兰当地时间下午17:30,第一届国际凯雅·萨利亚霍管风琴作曲比赛(International Kajia Saariaho Organ Composition Competition)新闻发布会暨颁奖典礼于赫尔辛基音乐中心大厅举办。该比赛评审团由芬兰当代作曲家凯雅·萨利亚霍(Kaija Saariaho)、芬兰广播交响乐团首席指挥尼古拉斯·科隆(Nicholas Collon)、赫尔辛基爱乐乐团首席指挥Susanna Mälkki及管风琴家Jan Lehtola等组成。
【评委会全体成员,来自网页】
自2020年3月26日开幕以来受到全球广泛关注,截止到2022年10月截稿日,收到世界各地共计98部作品投稿,创下历届管风琴作曲比赛参赛人数历史新高,由作曲家凯雅·萨利亚霍担任主席的评审团共颁发了11个主要奖项。最终,我院作曲系20级硕士作曲专业齐畅(指导教师:贾国平教授)的作品《Micro-carving(微雕)》获得独奏组大奖,作为唯一一名亚洲区获奖选手,同时也是唯一的获奖女作曲家,组委会对作品给予了高度肯定。
【赛后新闻稿,来自网页】
【颁奖典礼直播视频截图】
《微雕》——为管风琴独奏而作
这部作品起初创作与2021年,首演于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管风琴沈媛副教授主办的2021年12月28日“第一届中国管风琴原创力计划”新作品专场,由钢琴系2020级硕士研究生许晴演奏,后又经历了打磨与2022年的二度创作,呈现出新的创作版本。该作品计划由2024年1月4日作为首部作品由西贝柳斯音乐学院管风琴教授Ville Urponen首演于芬兰赫尔辛基音乐厅这座刚刚建好的欧洲最大音乐厅管风琴(Helsinki Music Centre concert organ)。该管风琴建成后将有两个控制台:其一置于舞台,其二连接琴壳(其实双控制台系统在国内十分常见)。这样,管风琴师既可选择坐在指挥旁边被观众看到,也可选择坐在琴壳边保持传统的距离。当音管发声与音乐厅灯光同时作用时,观众可直观体验到静态与动态的完美融合,这也将成为该管风琴有别于其他所有音乐厅管风琴的特别之处。
【赫尔辛基音乐厅管风琴设计图】
【《微雕》部分乐谱】
作品简介:“微雕”的字面意思是在细小的物件上刻字、绘图;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它又泛指了最为精致微小的一种工艺品,在全程的制作中以刀代笔,进行着纤毫间细腻而又生动的雕刻,好似一个微观的大千世界……
当第一次坐在教堂听到管风琴的时候,我被这件乐器磅礴而有张力的声音吸引。直到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管风琴后,我留意到这件乐器是由诸多大小、形态各异的音管所组成,使这样一件乐器完成了立体的管弦乐空间感。这令我逐渐联想起明朝文学家魏学洢创作的《核舟记》 “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它和管风琴带给人的感官世界颇有一定相似之处——在宏观形态之下,能够衍生出多层次细腻的个性和可塑性。在这部作品里我尝试用管风琴来描写一段音乐自身的动态走向:从极小再到递进、从线性到块状,逐渐放大至整体,以此去诠释一毫一厘的“微”世界。
获奖学生简介
齐畅,出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自幼学习钢琴,2012、2015年先后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作曲学科、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本科,2018-19年公派赴德国汉堡音乐与戏剧学院交流,师从旅德作曲家陈晓勇教授,2020年保送至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作曲专业硕士研究生,自高中至硕士就读期间先后师从刘长远、张帅、姚晨等作曲家,现师从贾国平教授。
代表作品有:室内歌剧《双生花》——荣获2016年中国室内歌剧创作计划奖;小号独奏《猫》——荣获2017年“炎黄杯”铜管作曲比赛二等奖;《梦于沃尔塔瓦河》——荣获2018年捷克布拉格主办的“第九届安东宁·德沃夏克作曲比赛(9th International Antonin Dvorak Composition Competition)”三等奖;管弦乐《俄尔甫斯之歌》——2020年5月选拔为2015级作曲系本科优秀毕业生作品;民族室内乐《快雪时晴图》——首演于建党100周年献礼系列“百年新征程”讲座音乐会;管风琴独奏《微雕》——2021年首演于“第一届中国管风琴原创力计划”;舞蹈音乐《山水日月星》——2023年首演于中央音乐学院与北京舞蹈学院协同主办的第十季“音舞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