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获奖者
|
年份
|
类 别
|
项目形式
|
项目
类别
|
范围
|
获奖名称
|
名次
|
获奖作品
|
备注
|
1.
|
张 前
王次炤
|
1991
|
科研成果
|
专著
|
教材
|
院内
|
1991年中央音乐学院史论新教材奖
|
优秀奖
|
《音乐美学基础》
|
学院级
|
2.
|
袁静芳
|
1992
|
科研成果
|
专著
|
教材
|
国内
|
文化部直属高等艺术院校优秀专业教材评比
|
二等奖
|
《民族器乐》
|
省部级
|
3.
|
王次炤
|
1992
|
科研成果
|
论文
|
科研
|
国内
|
北京市高等学校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中青年优秀成果奖
|
优秀奖
|
《价值论的音乐美学探讨》
|
省部级
|
4.
|
于润洋
王次炤
何乾三
蔡仲德
张 前
|
1993
|
科研成果
|
专著
|
教材
|
国内
|
1993年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
一等奖
|
《音乐美学教学成果》
|
国家级
|
5.
|
梁茂春
|
1994
|
科研成果
|
专著
|
教材
|
国内
|
北京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中国当代音乐》
|
省部级
|
6.
|
杨民康
|
1994
|
科研成果
|
专著
|
科研
|
国内
|
北京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一等奖
|
《中国民歌与乡土社会》
|
省部级
|
7.
|
宋 瑾
|
1995
|
科研成果
|
专著
|
教材
|
国内
|
福建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高师音乐教育学》
|
省部级
|
8.
|
张 前
王次炤
|
1995
|
科研成果
|
专著
|
教材
|
院内
|
中央音乐学院1990-1994年度出版教材评奖
|
一等奖
|
《音乐美学基础》
|
学院级
|
9.
|
袁静芳
|
1995
|
科研成果
|
专著
|
科研
|
国内
|
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科研成果奖
|
二等奖
|
《民族器乐》
|
国家级
|
10.
|
钟子林
|
1996
|
科研成果
|
专著
|
教材
|
国内
|
文化部第三届部属高等艺术院校优秀教材评奖
|
二等奖
|
《西方现代音乐概述》
|
省部级
|
11.
|
张 前
王次炤
|
1996
|
科研成果
|
专著
|
教材
|
国内
|
文化部第三届部属高等艺术院校优秀教材评奖
|
二等奖
|
《音乐美学基础》
|
省部级
|
12.
|
王次炤
|
1998
|
科研成果
|
专著
|
教材
|
国内
|
普通高等学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
|
三等奖
|
《音乐美学新论》
|
国家级
|
13.
|
蔡仲德
|
1998
|
科研成果
|
专著
|
教材
|
国内
|
普通高等学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
|
二等奖
|
《中国音乐美学史》
|
国家级
|
14.
|
俞人豪
|
1999
|
科研成果
|
专著
|
教材
|
国内
|
文化部第一届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音乐学基础》
|
省部级
|
15.
|
袁静芳
|
1999
|
科研成果
|
专著
|
科研
|
国内
|
文化部第一届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中国佛教京音乐研究》
|
省部级
|
16.
|
邢维凯
|
1999
|
科研成果
|
论文
|
科研
|
国内
|
文化部艺术科研成果奖
|
三等奖
|
《音乐审美经验的感性论原理》
|
省部级
|
17.
|
周海宏
|
2000
|
科研成果
|
专著
|
科研
|
国内
|
中国文联2000年全国文艺评论奖
|
二等奖
|
《现代音乐的美学思考》
|
国家级
|
18.
|
袁静芳
|
2000
|
科研成果
|
专著
|
科研
|
国内
|
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一等奖
|
《乐种学》
|
省部级
|
19.
|
于润洋
|
2002
|
科研成果
|
专著
|
教材
|
国内
|
教育部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评奖
|
一等奖
|
《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
|
国家级
|
20.
|
袁静芳
|
2002
|
科研成果
|
专著
|
教材
|
国内
|
教育部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评奖
|
二等奖
|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
|
国家级
|
21.
|
于润洋
|
2002
|
科研成果
|
专著
|
科研
|
国内
|
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一等奖
|
《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
|
省部级
|
22.
|
杨民康
|
2002
|
科研成果
|
专著
|
科研
|
国内
|
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云南瑶族道教科仪音乐》
|
国家级
|
23.
|
钟子林
|
2002
|
科研成果
|
专著
|
科研
|
国内
|
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摇滚乐的历史与风格》
|
国家级
|
24.
|
于润洋
|
2003
|
科研成果
|
专著
|
科研
|
国内
|
第三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
|
一等奖
|
《关于我国音乐学学科建设的几点想法》
|
省部级
|
25.
|
于润洋
|
2004
|
科研成果
|
专著
|
科研
|
国内
|
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西方音乐通史》
|
省部级
|
26.
|
袁静芳
|
2004
|
科研成果
|
专著
|
教材
|
国内
|
2004年国家精品课程
|
|
《中国传统器乐》
|
国家级
|
27.
|
袁静芳
|
2004
|
科研成果
|
专著
|
教材
|
国内
|
2004年北京市高等学校精品课程
|
|
《中国传统器乐》
|
省部级
|
28.
|
杨民康
|
2005
|
科研成果
|
论文
|
科研
|
国内
|
北京市文联第四届文艺评论奖评论类
|
一等奖
|
《建立音乐学术规范的关键在于综合治理相关学术环境》
|
省部级
|
29.
|
戴嘉枋
|
2005
|
科研成果
|
论文
|
科研
|
国内
|
北京市文联第四届文艺评论奖评论类
|
二等奖
|
《复苏与沉沦——论“文革”期间〈战地新歌〉中的歌曲创作》
|
省部级
|
30.
|
宋 瑾
|
2005
|
科研成果
|
论文
|
科研
|
国内
|
北京市文联第四届文艺评论奖评论类
|
二等奖
|
《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
|
省部级
|
31.
|
苗建华
|
2005
|
科研成果
|
论文
|
科研
|
国内
|
北京市文联第四届文艺评论奖评论类
|
二等奖
|
《禅与琴——古琴美学中的佛教音乐思想》
|
省部级
|
32.
|
郑祖襄
|
2005
|
科研成果
|
论文
|
科研
|
国内
|
北京市文联第四届文艺评论奖评论类
|
二等奖
|
《伶州鸠答周景王“问律”之疑和信》
|
省部级
|
33.
|
吴晓萍
|
2005
|
科研成果
|
论文
|
科研
|
国内
|
北京市文联第四届文艺评论奖评论类
|
二等奖
|
《中国工尺谱的文化内涵》
|
省部级
|
34.
|
郑祖襄
|
2005
|
科研成果
|
论文
|
科研
|
国内
|
第五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理论文章
|
二等奖
|
《伶州鸠答周景王“问律”之疑和信》
|
省部级
|
35.
|
王次炤
|
2005
|
教学成果
|
专著
|
教材
|
国内
|
2005年国家精品课程
|
|
《音乐美学基本问题》
|
国家级
|
36.
|
张伯瑜
|
2005
|
科研成果
|
论文
|
科研
|
国内
|
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第六次优秀高等教育科研成果
|
三等奖
|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与实践》
|
省部级
|
37.
|
田联韬
|
2006
|
科研成果
|
专著
|
科研
|
国内
|
第二届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一等奖
|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
|
省部级
|
38.
|
杨民康
|
2006
|
科研成果
|
专著
|
科研
|
国内
|
第二届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贝叶礼赞——傣族南传佛教节庆仪式音乐研究》
|
省部级
|
39.
|
袁静芳
|
2006
|
科研成果
|
专著
|
科研
|
国内
|
第二届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中国汉传佛教音乐文化》
|
省部级
|
40.
|
余志刚
|
2006
|
科研成果
|
专著
|
科研
|
国内
|
第二届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阿尔班·贝尔格的生活与创作道路》
|
省部级
|
41.
|
于润洋
|
2006
|
科研成果
|
专著
|
科研
|
国内
|
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音乐史论新稿》
|
国家级
|
42.
|
戴嘉枋
|
2006
|
科研成果
|
专著
|
论文
|
国内
|
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乌托邦里的哀歌
——“文革”期间知青歌曲的研究》
|
国家级
|
43.
|
汪毓和
|
2006
|
教学成果
|
教学
|
教材
|
国内
|
2006年国家精品课程
|
|
《中国近代音乐史》
|
国家级
|
44.
|
桑德
诺瓦
|
2006
|
科研成果
|
专著
|
科研
|
国内
|
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
|
二等奖
|
《纳西族音乐史》
|
省部级
|
45.
|
桑德
诺瓦
|
2006
|
教学成果
|
专著
|
教材
|
国内
|
2006年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
|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
省部级
|
46.
|
桑德
诺瓦
|
2007
|
科研成果
|
论文
|
科研
|
国内
|
中国音乐评论学会奖
|
二等奖
|
《质疑“原生态音乐”》
|
国家级
|
47.
|
桑德
诺瓦
|
2007
|
科研成果
|
专著
|
科研
|
国内
|
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科研奖
|
二等奖
|
《丽江古乐》
|
学会奖
|
48.
|
桑德
诺瓦
|
2007
|
科研成果
|
专著
|
科研
|
国内
|
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科研奖
|
三等奖
|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
学会奖
|
49.
|
于润洋
|
2007
|
教学成果
|
教学
|
教材
|
国内
|
2007国家级精品课程
|
|
《西方音乐史》
|
国家级
|
50.
|
于润洋
|
2007
|
教学成果
|
教学
|
教材
|
国内
|
2007年度北京高等学校精品课程
|
|
《西方音乐史》
|
省部级
|
51.
|
伊鸿书
|
2007
|
教学成果
|
教学
|
教材
|
国内
|
2007国家级精品课程
|
|
《中国古代音乐史》
|
国家级
|
52.
|
杨民康
|
2007
|
教学成果
|
教学
|
教材
|
国内
|
2007北京市精品教材
|
|
《中国民间歌舞音乐》
|
省部级
|
53.
|
杨民康
|
2007
|
教学成果
|
论文
|
科研
|
国内
|
北京市文联第五届文艺评论奖
|
二等奖
|
《音乐学研究生的“研究型”办学观念刍议》
|
省部级
|
54.
|
汪毓和
|
2007
|
教学成果
|
论文
|
科研
|
国内
|
北京市文联第五届文艺评论奖
|
二等奖
|
《浅论丁善德与他的钢琴创作》
|
省部级
|
55.
|
和云峰
|
2007
|
教学成果
|
论文
|
科研
|
国内
|
北京市文联第五届文艺评论奖
|
一等奖
|
《鉴古至今 继往开来——“CCTV西部民歌电视大赛”评述》
|
省部级
|
56.
|
和云峰
|
2007
|
教学成果
|
论文
|
科研
|
国内
|
中国音乐金钟奖理论评论奖
|
三等奖
|
《质疑“原生态音乐”》
|
国家级
|
57.
|
汪毓和
|
2007
|
教学成果
|
教学
|
科研
|
国内
|
中国音乐金钟奖理论评论奖
|
二等奖
|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第二次修订版)
|
国家级
|
58.
|
邢维凯
|
2007
|
科研成果
|
专著
|
科研
|
国内
|
中国音乐金钟奖理论评论奖
|
二等奖
|
《情感艺术的美学历程》
|
国家级
|
59.
|
章华英
|
2007
|
科研成果
|
专著
|
|
国内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
一等
资助金
|
《宋代古琴音乐研究及文献史料编纂》
|
国家级
|
60.
|
和云峰
|
2008
|
科研成果
|
论文
|
科研
|
国内
|
第二届中国音乐评论学会奖
|
三等奖
|
《“有所为”亦“有所不为”——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理念与实践方法》
|
学会奖
|
61.
|
钟子林
|
2008
|
教学成果
|
专著
|
科研
|
国内
|
2008国家级精品课程
|
|
《20世纪西方音乐》
|
国家级
|
62.
|
姚亚平
|
2008
|
科研成果
|
|
科研
|
国内
|
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第七次优秀高教科研成果评奖
|
二等奖
|
《于润洋音乐学分析思想探究》
|
省部级
|
63.
|
章华英
|
2008
|
科研成果
|
专著
|
|
国内
|
第五届中国音乐史学会论文评选
|
博士组一等奖
|
《古琴音乐打谱之理论与实证研究》
|
学会奖
|
64.
|
姚亚平
|
2009
|
教学成果
|
专著
|
教材
|
国内
|
2009年度北京高等学校精品课程
|
|
《西方音乐体裁与名作》
|
省部级
|
65.
|
姚亚平
|
2009
|
教学成果
|
专著
|
教材
|
国内
|
2009年度国家级高等学校精品课程
|
|
《西方音乐体裁与名作》
|
国家级
|
66.
|
姚亚平
|
2009
|
科研成果
|
论文
|
科研
|
国内
|
教育部2009年度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什么是音乐学分析:一种研究方法的探求》
|
国家级
|
67.
|
王新华
|
2009
|
科研成果
|
论文
|
科研
|
国内
|
2009年度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评选
|
|
《从调式到调性——16、17世纪西方音乐音高组织体系之演变》
|
省部级
|
68.
|
戴家仿
|
2009
|
科研成果
|
论文
|
科研
|
国内
|
教育部2009年度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动乱中的喧嚣——1966-1969
年间红卫兵运动中的音乐》
|
国家级
|
69.
|
于润洋
|
2009
|
教学成果
|
|
教学
|
国内
|
第五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评奖
|
名师奖
|
|
省部级
|
70.
|
李晓东
|
2009
|
科研成果
|
论文
|
科研
|
国内
|
徐小平基金音乐学学术论文评奖(音乐美学方向)
|
一等奖
|
《多义的形式——20世纪西方形式论音乐美学》
|
院内
|
71.
|
刘经树
|
2009
|
科研成果
|
论文
|
科研
|
院内
|
首届徐小平基金音乐学学术论文评奖(音乐美学方向)
|
三等奖
|
《前理解、游戏、音乐的理解——埃格布雷希特的音乐分析解释学》
|
院内
|
72.
|
褚历
|
2010
|
科研成果
|
专著
|
科研
|
国内
|
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西安鼓乐的曲式结构》
|
省部级
|
73.
|
杨民康
|
2010
|
科研成果
|
论文
|
科研
|
国内
|
第三届中国音乐评论学会奖
|
二等奖
|
《艺术切入→随缘选择文化思考——论音乐人类学与艺术人类学的学科视域及研究过程》
|
学会奖
|
74.
|
于润洋
|
2010
|
科研成果
|
论文
|
科研
|
国内
|
第七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
|
特别奖
|
《关于音乐学研究的若干问题思考》
|
国家级
|
75.
|
张前
|
2010
|
科研成果
|
专著
|
科研
|
国内
|
国家精品课程
|
|
《音乐表演美学》
|
省部级
|
76.
|
章华英
|
2010
|
科研
|
专著
|
科研
|
国内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项目
|
《中国古代音乐史》
|
国家级
|
77.
|
褚历
|
2011
|
科研成果
|
论文
|
科研
|
国内
|
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理论评论奖
|
优秀奖
|
《论文< 西安鼓乐中坐乐全套的曲式结构>》
|
国家级
|
78.
|
钟子林
|
2011
|
科研成果
|
论文
|
科研
|
国内
|
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理论评论奖
|
优秀奖
|
《1945年以来的西方现代音乐与我国音乐创作的关系》
|
国家级
|
79.
|
杨民康
|
2011
|
科研成果
|
论文
|
科研
|
国内
|
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理论评论奖
|
优秀奖
|
《云南与东南亚掸傣系族群传统声乐的比较研究》
|
国家级
|
80.
|
于润洋
|
2011
|
科研成果
|
论文
|
科研
|
国内
|
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理论评论奖
|
金奖
|
《歌剧<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前奏曲与终曲的的音乐学分析》
|
国家级
|
81.
|
李晓东
|
2011
|
科研成果
|
论文
|
科研
|
国内
|
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理论评论奖
|
铜奖
|
《感性智慧——对形式论音乐思想的展望》
|
省部级
|
82.
|
邢维凯
|
2011
|
科研成果
|
论文
|
科研
|
院内
|
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理论评奖
|
铜奖
|
《全面的现代化,充分的世界化——当代中国音乐文化的必由之路》
|
国家级
|
83.
|
汪毓和
|
2011
|
科研成果
|
|
科研
|
国内
|
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理论评奖
|
终身
成就奖
|
|
国家级
|
84.
|
潘澜
|
2012
|
科研成果
|
论文
|
科研
|
国外
|
“卡罗尔·席曼诺夫斯基与20世纪波兰音乐研讨会”论文评选
|
优秀奖
|
《席曼诺夫斯基音乐创作的晚期风格》
|
国家级
|
85.
|
柯扬
|
2012
|
科研成果
|
论文
|
科研
|
国内 |
第二届中国音乐评论学会奖
|
三等奖
|
《论音乐作品的质量及其评价》
|
学会奖
|
86.
|
柯扬
|
2012
|
科研成果
|
论文
|
科研
|
国内 |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
|
提名奖
|
《有限的相对主义——论音乐作品的价值及其客观性》
|
国家级
|
87.
|
和云峰
|
2012
|
教学成果
|
|
教学
|
国内 |
2012全国艺术管理专业学生创意策划大赛
|
优秀教师指导奖
|
|
学会奖
|
88.
|
章华英
|
2013
|
科研成果
|
专著
|
科研
|
国内
|
|
|
|
|
89.
|
袁静芳、田联韬周青青、杨民康、和云峰
|
2014年3月
|
教学成果
|
教材
|
教学
|
国内
|
第七届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评奖
|
一等奖
|
中国传统音乐系列教材建设
|
省部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