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0日晚上7点半,由作曲系主办、作曲技术理论教研室承办的本科21级B班复调教学实践音乐会在教学楼401演奏厅圆满举行。作曲技术理论教研室主任董立强教授以及龚晓婷教授、纪宇副教授、马扬芝副教授、朱赫副教授、代博老师以及诸多校内外学生参加了本次音乐会。音乐会共演出了十一位同学的十一部复调作品,集中展示了学生们部分复调教学创作实践成果。音乐会开始前,董立强教授发表致辞,他指出复调训练不仅是技法的掌握,更是音乐结构思维的深度培养。

(董立强教授致辞)
音乐会作品内容、形式丰富,涵盖了巴洛克、现代、爵士、民族等多种音乐风格,展现了重奏、钢琴独奏、复调合唱等多种形式,并包含了单赋格、二重赋格、三重赋格等多样的赋格结构形式。作品严谨又不失新意,展示了学生们的深厚积累与精细创作能力,既显示了同学们对复调课程的深刻理解,也可以看出他们不同的创作个性。
张洋的小提琴、大提琴、古琴三重奏《赋格“赋”》将中国古代文体“赋”与巴洛克时期赋格的对位特质相结合,在探索赋托赋格言志、赋格借赋抒情的可能性中,展现了独特的艺术思维。

(张洋《赋格“赋”》;小提琴:胡妙可;大提琴:其木德·德格娜;古琴:李昀修)
杨中天的长笛、小提琴、大提琴三重奏《三声部三重赋格》运用对位技法,展现出层次丰富的复调结构。

(杨中天:《三声部三重赋格》;长笛:刘心尧;小提琴:胡妙可;大提琴:其木德·德格娜)
施卓芸的钢琴与长笛二重奏《三声部二重赋格》将个人独特主题旋律与复调技法巧妙结合,在层层展开中散发出优美、欢快且饱含诙谐的气息,极具感染力。

(施卓芸:《三声部二重赋格》;钢琴:牟婉侨;长笛:卢科宇)
倪恒的单簧管与钢琴二重奏《前奏曲与赋格》是为纪念一年半复调学习而创作的,表达了深情与怀念。

(倪恒:《前奏曲与赋格》;单簧管:孟俊辰;钢琴:谭骞林)
赵雪丹妮为钢琴与手风琴而作的二重奏《前奏曲与三声部二重爵士赋格》将复调技法与爵士元素结合,呈现出独特的创意。

(赵雪丹妮:《前奏曲与三声部二重爵士赋格》;钢琴:谭骞林;手风琴:夏雨萌)
梁露文的钢琴独奏《三声部二重赋格》结合了五声音阶与布鲁斯音阶,中国风格主题与爵士风格主题的碰撞形成了独特的音响效果。

(梁露文:《三声部二重赋格》;钢琴:罗飞儿)
张艺楠的钢琴独奏《三声部二重赋格》展现出对位技法的运用和丰富的音乐层次感。

(张艺楠:《三声部二重赋格》;钢琴:罗飞儿)
徐宸瑄的钢琴独奏《二声部二重赋格》结构严谨、张力十足,体现了他对复调技法的深刻理解。

(徐宸瑄:《二声部二重赋格》;钢琴:苏汉轩)
李肖昀的钢琴独奏《前奏曲与赋格:鲁般鲁饶》运用纳西族东巴经中的叙事诗“鲁般鲁饶”作为主题,赋予作品浓厚的少数民族的音响色彩。

(李肖昀:《前奏曲与赋格:鲁般鲁饶》;钢琴:苏汉轩)
苏汉轩的钢琴独奏《二声部二重赋格》通过模仿、卡农模进、倒影等技法,创作出纯粹而真挚的赋格作品。

(苏汉轩:《二声部二重赋格》;钢琴:苏汉轩)
钟徵霖将经典作品《映山红》改编为合唱,曾由广州小云雀合唱团在广东省星海音乐厅首演,获得广泛好评。作品为传统旋律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钟徵霖:《映山红》;演唱:王研博、罗宇捷、石明钰、谭思允、谭宛淇、何晓雯;指挥:钟徵霖)
音乐会结束后,到场老师们对学生们的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龚晓婷教授对音乐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并鼓励学生们在复调创作中不断探索多样性,她说道:“可以根据体裁需求进行更深入的创作,复调的学习虽然告一段落,但复调创作的探索可以继续前行。”;马扬芝副教授对音乐会的高质量呈现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们拓展思维、勇敢想象,发掘复调学科的新生命力;纪宇副教授表示对同学们的作品充满欣喜,并对本场复调音乐会的成功表示祝贺;朱赫副教授与代博老师也都表示音乐会很成功;董立强教授在肯定同学们表现的同时,勉励大家尝试多创作带有中国风格的复调作品,将传统技法与民族特色结合,拓宽创作视野。

(龚晓婷教授发言)

(马扬芝副教授发言)

(纪宇副教授发言)

(董立强教授发言)
最后,本班任课教师梁发勇教授发言,他感谢了作曲技术理论教研室各位老师对同学们的建议、鼓励和认可,感谢了艺管专业王祎晨、张熙然、李诗琪、周泽彤以及录音专业张艺缤、表演专业等同学们为本场音乐会的付出,作为学校艺术实践周作曲系的活动之一,同学们从中得到了锻炼,积累了实践经验。梁发勇教授肯定了本场音乐会的作品呈现,他表示很欣喜看到同学们不同的创作个性,他用凯鲁比尼的名言强调了学习写作赋格曲的重要性:“一切写得美好的音乐作品,即使它没有赋格的特征和形式,但至少它应该具有赋格曲的精神。” 还引用杜布瓦的话:“如果一个作曲家对于对位与赋格不够熟悉的话,他则难于从事写作交响乐、清唱剧与室内乐,他在音乐创作中的一切最高形式的作品方面就不能获得成就”,再次强调了复调技术在音乐创作中的重要性。

(梁发勇教授发言)

(音乐会后师生合影)
作曲系注重并加强作曲技术理论学科融合以及与创作实践的联系,本次21级B班同学们三个学期复调学习的创作实践音乐会,也践行了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在这种教学理念下,相信作曲技术理论各学科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完善的理论支撑,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才华和潜力,创作出更加优秀的音乐作品,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作曲人才。
(撰稿:施卓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