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培养和扶持中国青年作曲家队伍,寻找并弘扬优秀严肃音乐作品,国家大剧院自2011年起创办了“青年作曲家计划”。多年来共有海内外300余位作曲家踊跃参与,收到作品400余部,展演作品60余部。经多年打磨,该“计划”已成为国内严肃音乐创作领域最大赛事之一,影响广泛。
第六期“青作计划”于2020年4月正式启动,受到海内外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年作曲家广泛关注,征集报名作品102部,达历年参与人数新高。经过为期两年的征集、评选、展演,于2022年2月25日晚在终评音乐会中圆满落幕,并首次携手央视网实现海内外同步直播。
当晚音乐会,由我校指挥系主任陈琳教授执棒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演出了经过层层筛选进入终评的6部优秀作品,我校作曲系学生孟桓锋作品《在黑暗背后II》(指导教师:郝维亚教授)、姚远作品《苍翠》(指导教师:郭文景教授)、胡一轩作品《吟唱》(指导教师:秦文琛教授)入围决赛。经评委陈其钢、秦文琛、许忠、马蒂亚斯·平切尔、马格努斯·林德伯格等海内外十位专家评委线上线下同步聆听音乐、参看乐谱,评选出第六期“青作”计划前三强,最终我校孟桓锋《在黑暗背后II》拔得头筹,荣获一等奖,姚远作品《苍翠》荣获二等奖,同时他们将获得国家大剧院再度委约一部管弦乐作品的机会。

孟桓锋发表获奖感言
左侧为国家大剧院副院长赵铁春

姚远发表获奖感言
左侧为上海歌剧院院长许忠

胡一轩向观众致谢


陈琳指挥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评委秦文琛、许忠和指挥陈琳与选手合照
为确保公平公正性及作品评选的专业度,国家大剧院每届青年作曲家计划都力邀中外业界知名专家出任评委。对于评委人选,国家大剧院向来不局限于作曲家群体,而是放眼至整个音乐界。本期终评音乐会中,除首席评委陈其钢外,担任评委的作曲家还有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秦文琛、巴黎当代室内乐团音乐总监作曲家马蒂亚斯·平切尔、前纽约爱乐乐团驻团作曲家马格努斯·林德伯格、前法国广播交响乐团艺术总监埃里克·莫塔尔拜蒂还有多次执棒终评音乐会和展演的指挥家张艺、吕嘉以及上海歌剧院院长许忠担任评委。荷兰广播爱乐乐团艺术总监凯斯·弗拉丁格布鲁克、柏林音乐节艺术总监温里克·霍普。二位资深的音乐机构经理人也加入了评审团队。十位评审专家从作品的专业水准、排演感受及经营传播等角度,各自为青年作曲家的作品投上严肃而负责的一票。强大的评委阵容,严格的评选机制,一方面体现出这一计划的国际化、公正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越来越多国际专业艺术机构将目光投向中国青年作曲人才。而随着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该计划无疑将成为引领中国青年作曲家踏上广阔世界舞台的坚实桥梁。
在此,向孟桓锋同学、姚远同学、胡一轩同学和他们的指导老师郝维亚教授、郭文景教授、秦文琛教授表示祝贺!

个人简介:孟桓锋
2011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作曲系,师从芮雪老师。2014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本科,先后师从胡银岳副教授、陈泳钢教授、郝维亚教授。2019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研究生,师从郝维亚教授。
室内乐作品《光怪陆离》入选2018北京国际作曲大师班A组,获“最佳作品奖”。室内歌剧《命在弦上》入选2019年中国室内歌剧创作推动计划。民族室内乐作品《在黑暗背后》获得第十六届(2020)成都“阳光杯”优秀奖。民族管弦乐《浪淘沙》获得“百年回响·中华逐梦”2020中国民族管弦乐国际征集展演活动大型优秀作品(排名第六)。

个人简介:姚远
2006年考入武汉音乐学院附中作曲专业,师从于章琼老师。2010年起跟随陈丹布教授及贾国平教授学习。现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先后师从陈欣若教授与常平教授,现师从于郭文景教授。曾获得过包括文化部“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资助、第十一届“炎黄杯”作曲比赛一等奖、中国室内歌剧推动计划等在内的多个奖项及荣誉。

个人简介:胡一轩
2015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本科,2018年公派至德国汉堡音乐与戏剧大学交流,师从兰普森院长,后保送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研究生,师从教授秦文琛。在校期间创作涉猎管弦乐、室内歌剧、室内乐、独奏、影视配乐、话剧配乐等。2018年创作室内歌剧《调音师》,选入国际现代音乐协会所办的“世界音乐节”,2020年创作室内乐作品《江河谣》入选东京奥林匹克“传递火炬”项目。同年创作管弦乐作品《寧》,获得维也纳新交响乐团所举办的第一届交响乐比赛第三名,塞尔维亚邓恩国际比赛第一名,杭州现代音乐节“艺创”国际作曲比赛优秀奖。同年创作民族管弦乐作品《暮鼓晨钟》获武汉音乐学院编钟与民族管弦乐优秀奖。2021年创作钢琴协奏曲《独歌》,获得第二届苏州金鸡湖作曲比赛优秀奖等国内外十余个奖项。